播客
本期播客对话疾风科技创始人王筱圃,深入探讨了面向 ToB 的 AI Agent 在工业领域的应用。节目首先介绍了时序大模型与大语言模型的区别,强调时序大模型通过预测未来以优化决策,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管理与控制。嘉宾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“数字工人”复刻人类技术工人的观察、思考、决策与执行能力,并结合第一性原理和生产数据进行训练,而非单纯依赖人工访谈。播客分享了数字工人在垃圾焚烧电厂实现“无人值守”的成功案例,不仅替代了四位人工师傅,还显著提升了焚烧效率和经济效益。此外,节目还创新性地提出了“劳务派遣”式的商业模式,即客户按月支付数字工人“工资”,有效降低了企业前期投入。最后,嘉宾展望了 AI 对工业生产的革命性影响,认为数字工人将解放人类从重复劳动中,转向创新设计,并强调了跨学科人才培养和初创企业泛化灵活性的重要性。
本期播客对谈前作业盒子创始人、现 VisionFlow 创始人刘夜,深入探讨了他从教育独角兽跌落后,在 AI 浪潮下开启二次创业的历程。他详细介绍了其新产品 Talkit 如何通过 AI x 3D 虚拟世界,结合 1980 年提出的 TBLT 语言学习理论与 ChatGPT 等大语言模型技术,解决传统口语学习的痛点,为用户创造一个沉浸式、友好的语言学习环境。播客不仅分析了 Talkit 与多邻国等竞品的差异化定位,强调了产品应满足用户自信和个人成长的情感需求,而非单纯的“刚需”。同时,刘夜也分享了“双减”政策带来的行业巨变对个人心态的影响,以及他如何在这段迷茫期中保持韧性,坚守“创造独一无二价值”的创业哲学,并为新一代 AI 创业者提供了关于寻找长期价值、拥抱孤独和勇于犯错的宝贵建议。
本期播客深度访谈了 3D 大模型公司 VAST 创始人兼 CEO 宋亚宸(Simon),围绕其公司最新的 3D 生成大模型 Tripo 3.0 及其创业两年的心路历程展开。Simon 提出一个颠覆性观点:当前大语言模型的发展已趋于平缓,出现了“撞墙”现象,这为 Agent 和应用层的繁荣提供了空间;而 3D 大模型则刚刚起步,仍是一片广阔的蓝海。他详细介绍了 Tripo 3.0 在可控性、成功率、精细度和性能上的显著提升,特别是引入了名为 SF 的新型 3D 表达形式,极大地降低了生成成本,提升了速度和精度,使得 3D 模型首次达到可在多数行业场景中直接使用的状态,无需专业修改。播客还探讨了 VAST 在初创阶段“既要又要”的战略选择——同时研发基础大模型和应用 Tripo Studio,Simon 认为这能通过应用获取一线用户反馈,反哺模型迭代,形成技术与产品的良性循环。此外,Simon 提出了“科技的终极形态是一场解压缩”的理论,认为人类媒介史(文字->图片->视频->3D)是技术受限下对 3D“源文件”世界的降维和压缩,而技术进步正是“解压缩”回本貌的过程。他预测未来人人都会创作 3D 内容,3D UGC 平台市场规模将远超现有各类媒体总和,届时人类的价值将更多体现在创意和内容创造上,体验将成为衡量价值的重要标准。